2018年7月25日,陕西省富平县教育局做出决定,号召全县广大教师向卢玲学习。
卢玲1960年5月出生于富平县曹村镇白庙杜家村,1978年9月参加工作,曹村镇白庙杜家小学原校长,因病于2018年7月20日不幸病逝,年仅58岁。她曾获富平县“最美劳动者”“优秀教育工作者”“优秀教师”“师德先进个人”等荣誉称号,先进事迹多次被富平电视台、渭南晚报、渭南日报等媒体专题报道。
卢玲同志是富平县山区教师的优秀代表,是践行“四有”好老师要求的先进典型,是全县教育系统涌现出的师德标杆。她坚守大山三十七载,在平凡的岗位上做出了不平凡的业绩,以实际行动展现了新时期乡村教师的优秀品质。为树立典型、弘扬正气,激励广大教师扎根基层、无私奉献,经研究决定,在全县教育系统开展向卢玲同志学习活动。
学习卢玲同志,就是要学习她扎根山区、无怨无悔、矢志不渝的理想追求。
1978年9月高中毕业,她自愿来到条件最差的杜家小学,面对破烂不堪的土窑洞,没有豪言壮语,没有怨天尤人,和其他两名同事共同撑起了杜家小学的教育事业,一干就是37年。从教期间,面对多次调离杜家小学的机会,她毅然决然的放弃了。在家访的途中,她曾被山羊突袭,差点滚落深沟;在背学生过河时,曾突遇山洪暴发,在危急时刻她奋力将学生推向岸边,自己却差点被洪水冲走。37个春夏秋冬,她始终如一,每天早出晚归,无论是严寒酷暑,还是雪雨风霜,她在崎岖的山路上丈量着自己的无悔人生。“做一名好老师,对得住父老乡亲,不能让山里的孩子因我而留下遗憾”,这是卢玲同志一生坚守的承诺。向卢玲同志学习,就要像她那样坚定信念,认真履职,时刻坚守人民教师的对教育事业的执着追求。
学习卢玲同志,就是要学习她爱生如子、为人师表、诲人不倦的高尚师德。
她爱教育、爱自己的家乡、爱孩子们,觉得和孩子学习、生活在一起很幸福,她把平凡的一生奉献给了深山里的孩子们。她为了照顾家庭困难、上不起学的孩子,充分利用山区有限资源,带领学生在校园闲置空地种植花椒及其他农作物,勤工俭学,千方百计减轻贫困学生家庭负担,学生家长非常感动,都说卢老师不是父母、胜似父母。支继战是卢老师的八一级贫困学生,卢老师坚持用自己微薄的工资帮助他完成了学业,使他以优异成绩考入了中国石油大学。目前,她培养出的近千名优秀人才已在各自工作领域崭露头角。向卢玲同志学习,就要像她那样热爱学生,立德树人,始终保持人民教师深切的育人情怀。
学习卢玲同志,就是要学习她不忘初心、艰苦奋斗、追求卓越的进取精神。
2005年9月,她担任了杜家小学校长。次年9月,杜家和靳家小学合并为五年制教学点,卢玲同志为了节约学校的开支,她既当校长、又当教师,还当炊事员,主动承担给教师做饭、给学生烧水的任务。由于工作繁重,经常累得她腰酸背痛,这样的工作一直持续了7年。随后,她积极争取政府和上级主管部门支持,联系爱心企业援助,对原有的教室进行了加固修缮,新建了教师宿舍,硬化了学校路面,使杜家小学的校容校貌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杜家小学在她的带领下,师生团结友爱,学校教育教学工作成绩突出,连续多年荣获先进集体、先进单位称号,赢得了当地百姓的普遍认可。向卢玲同志学习,就要像她那样不怕困难,勇于进取,努力办好群众家门口的好学校。
学习卢玲同志,就是要学习她倾其一生、守望相助、无私奉献的优秀品质。
2010年9月8日,她因疲劳过度,在上课期间,突然鼻腔出血,意外昏迷。清醒后,医院要求她住院治疗,但她说;“我能支撑的住,孩子的课要紧,只要鼻血止住就行了。”她没有因病耽误学生一节课,因为在她的心中,读书是山里孩子走出大山的唯一途径,她宁可自己流血,也不愿让孩子流泪。此外,2013年秋,学校分配了两名特岗教师,她们一来到学校,卢玲同志就把她们当女儿一样看待,鼓励她们坚守山区教育事业,在生活上嘘寒问暖,在教学上无私帮助,同她们一块吃住,以自己的亲身经历言传身教。在她的悉心指导下,分配的特岗教师迅速成为教学骨干,郑丹老师已经成长为优秀的小学校长,获得了2018年度“富平县五四青年奖章”,是新一代扎根山区的青年教师代表。向卢玲同志学习,就要像她那样胸怀坦荡,无私奉献,不断为富平教育事业薪火相传奠定人才基石。(宋金金)
责任编辑:金姝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