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光临《丝路情韵》网, 网址:www.siluqingyun.com; www.siluqingyun.cn  投稿信箱:2569427969@qq.com
  设为首页 | 加入收藏 
网站首页    丝路要闻    魅力西部    国外风情    丝路在线    丝路头条   多彩渭南    法制之窗    反腐打黑    丝路论坛    军事瞭望    公益慈善    秦声秦韵    东盟在线
光影华山    今日华山    人文华山    山水华阴     驴友在线    文化在线    红树林影视   财富人生    企业家风彩    景点推介    旅游世界    军旅在线    杏林风景    农业科技
西部公安    西部检察    西部法院    资源与环保   历史名胜    历史典故    传奇故事    历史名人    艺术精品    社会万象    旅游文化    传统工艺    奇石根雕   民间艺术
华阴政法      摄影家      风光摄影      人物摄影     书画长廊    名人书画      综艺在线      小说       散文       诗歌       剧本      杂文随笔      纪实文学    生活百科
 
   □ 丝路在线
· 关系中华民族永续发展的根 ..
· 新华视点丨努力完成全年经 ..
· 新华网视评|坚决打击汛情 ..
· 习近平给田华等8位电影艺 ..
· 全球瞭望丨阿曼媒体:美军 ..
· 人民观察 | 三个关键词 ..
· 金秋时节处处好“丰”景 ..
· 陕西渭南一公交女司机暴雨 ..
· 网信部门公开曝光第四批涉 ..
· 第四届消博会丨创新消费融 ..
丝路在线
 
您当前的位置:首页 >>丝路在线
袁家村现象留给心灵的丝丝苦涩

袁家村现象留给心灵的丝丝苦涩


知道袁家村已经是很早的时间了。那时候我还很年轻,正在省委党校读书。记得有一天班主任通知我们去听报告,说是袁家村的党支部书记要给我们作报告。当时我心里多少还有些不大服气,觉得一位农民到底能给我们讲点什么呢。出于好奇,我去了。听了一半的时候我发现多亏去了,要不然这一生还真的就会后悔的。当时的袁家村党支部书记姓郭,他坐在主席台上远远望去就是一位名副其实的农民。可当时他都好像已经是咸阳还是礼泉的党委常委了。他的报告做的真是朴实。两个多小时几乎就是和我们拉家常。不过当时听起来却特别的亲切,特别的有种生命的味道。

报告的好多内容我都记不住了。但最后结束的时候,他说到了当时自己去德国去考察人家的农业。看到人家农业的发展,他都不知道该说什么了。临走的时候,主人非要让他留下点建议。他苦思敏想,实在想不出什么很好的词汇来,就说机械化程度太高了,有可能会把土地压瓷实了。说完这个故事,报告就结束了。我记得当时大家长时间的鼓掌,郭支书站在台上不停的给大家鞠躬。最后还是校长实在看不下去了,挥挥手,才把这样的场面给打住了。我记得那一次袁家村的郭书记在党校待了好些天,所以我们后来成了熟人。每到下午的时候我就去找他,我们就一起散步,一起聊聊农村的事情。

我记得有一天傍晚,郭支书突然敲开了我的宿舍门,叫我和他一起去喝咖啡。他告诉我就在党校门口东边不远的地方,有一家老三届咖啡馆,他去过两回了,感觉很不错的。我看着他神秘兮兮的样子,当时心里还想,一位农村的党支部书记,能给我们作报告就已经很不错了,竟然还喝咖啡。要知道,在那个年代,喝咖啡可算是很高档的事情了。我当时说不喝了,因为当时喝咖啡算是很奢侈的消费了。当时我的工资每个月才四十块钱多一点。结果郭支书说,走吧,他请客。就这样,我们就来到党校门口西边的那家老三届咖啡厅。那一晚上我们俩在一起坐了很久,说很多话。也就是那一次我隐隐的觉得,这位中年男子,尽管是农民,可盛装在他心里的故事却远远不只是农家人的情怀。

就因为有了那一次的交集,我的心里总是偶然回想起这位很有情趣的郭支书。后来他回家了,我们就再也没有过联系。我想他大概早就已经把我忘记了。因为后来我总是能够在报纸电视上看到他。直到前几年,有朋友邀请我去看袁家村。我当时还有些不以为然,觉得袁家村有什么好看的。要说有点味道就是在袁家村不远处有座唐朝的陵墓,似乎还有些名气,有些说法。可朋友说我去看看就知道了。于是我们选了一个周末,当时周末轻易是不会被占掉的。几个朋友开了两辆车就去了。走进袁家村,我当时真的很惊讶。没想到那位当年的郭支书竟然把自家的村子打造成了那样的模样。

当时游客很多,我们在村子里转了一圈。后来就在村子里卖吃小吃的地方吃了驴蹄子面。味道很特别,吃的也特别的豪爽。第一次去的时候,我感觉好像还没有完全建设好,但是看格局,我感觉是老郭的手笔。尽管有些粗糙,可是那种黄土底蕴却是非常的浓烈。当时我就有一种预感,袁家村是要把一种乡土文化演绎到极致,是想用古老文化的根来诉说袁家村从古到今的变化。等我第二次去袁家村的时候,游人就更多了。尽管基本的设施已经齐全了,可是走入其中我怎么感觉还是空间不够。那一次我在村子里走了很久,最后看到了村支部的牌子。当时心里想,也不知道郭支书在不在里边,更不知道他还能不能记起我。可当我走进去的时候,看见老郭就坐在办公室里。很奇怪的,他只瞟了我一眼,就哈哈大笑。说我总算来了。

我真佩服老郭,很多年之前的事情他竟然还能记着。那一天我们又是聊了很久。不过没有喝咖啡,我们喝的是大红袍。老郭告诉我说,是朋友专门从武夷山弄回来的珍品。也的确就是珍品。就从那一天我喝了大红袍,后边就再也喝不成大红袍这样的美味了。一晃大概也快要过去十年了,我们就再也没有联系。直到今天,又是朋友打电话请我去吃饭。我问在哪里?朋友说在袁家村。我一听赶忙就说不去。谁为吃一顿饭跑那么远呢。朋友知道我理解错了,就急忙解释说,现在的袁家村就在古都长安。如今人家已经成了一个品牌了。朋友问我知道不知道砂之船。我说听说过一两回,那是购物的地方。朋友说,现在也是吃饭的地方。袁家村就在其中,可红火了。

这回又是出于好奇,就答应和朋友一起去吃袁家村。和朋友约好,我从家乡出发,两个小时我们就在砂之船见面。除了家乡那二十几公里现如今还是坑坑洼洼的道路以外,其他的都已经是高等级路面了。所以走起来也不费事。我按时到了目的地。不料朋友都已经在四号门口等着我了。我问他怎么知道我就要把车停泊在西边的停车场呢。因为这里东边也有停车场。朋友笑着说,这是习惯,也是文化。说我嘴上仓不肯承认自己是文化人,可心里却明白自己就是喜欢文化,喜欢思考文化。左为上嘛。早就已经潜移默化了,不自觉的就会来西边的。我一看下了高速来到西边停车场,我所转的弯都是左边。看来朋友今天不光是为了请我吃袁家村,更主要的是想让接受一回袁家村文化现象的再教育。

走进砂之船购物大厦,朋友带着我直接坐电梯就上了四楼。走出电梯口,我就看到了袁家村三个大字,让我没有想到的是看,这三个大字竟然会是华国锋题写的。闲话就不说了,我只是觉得袁家村的人可真的是很精明的。他们对文化的营造简直到了炉火纯青的地步。经历过那个时代的人大概都会知道,华国锋不仅仅只是题几个字的问题那么简单。看着具有强烈欧体味道的袁家村三个大字,我想几十年过去了,当年的老郭如今大概已经成郭老了。时光尽管流逝的很快,可是眼前的一切却让我觉得袁家村把自己演绎成了一种文化,一种生命的记忆。

朋友看我站在那里发愣就捅我一把说,别胡思乱想了。这里都是吃的。尽管不算高档,可也是农家的味道。特别是我看到前边墙上写了一段话,农民捍卫食品安全。我的心里顿时就有一种说不出来的滋味。我很软想到了当年刘邦无奈的时候提出了和匈奴和亲的计策,为的是能够保边疆平安。可是到了汉武大帝刘彻的时候却不乐意了,觉得这是一个民族的耻辱。于是就大打出手,不料匈奴就被消灭了。加上大汉强大的文化基因,没用多久,匈奴这个民族就从地球上消失了。现在袁家村打出这样的口号,我怎么感觉就像当年刘邦和亲的味道。当然了,这是袁家村人的精明,现在大家不管吃什么,首先想到的不是美味,而是一种担心。因为孩子吃的奶粉都可以做假,生产的疫苗都可以做假,更不要说吃饭了。

但是走进袁家村这个小吃琳琅满目的地方,我被那种古朴的情景深深的打动了。朋友问我想吃什么?我说先看看吧。其实我已经很饿了。不过我想既然来到这里,我得先感受一番,我想知道现在的袁家村到底是凭借什么让自己的名号有了价值。难道就像当年老郭说的那样,袁家村不是袁家村自己的。袁家村是陕西的,是中国的。朋友看我没有吃的意思,就不客气了。说他先来一碗油泼面,我看好了自己去买。看着大老碗,看着朋友吃面的那种豪情,我忽然想,那我就先喝碗醪糟吧。一个酣畅淋漓,一个小桥流水。我们对面坐着,我当时真的都有些浮想联翩了。

老郭看来还真的就是不简单。同样都是古镇,同样都是吃饭,他却从一开始就把袁家村带上了文化的色彩。更主要的是现在我们所看到的袁家村已经算是一个商业品牌了。可是不知道为什么,我却强烈地感受到其中的民族精神和民族文化在涌动。其实说到这里也许有人会明白我该说什么了。邻县弄了一个古镇,新建的。红火了不到一年,现在已经是人烟稀少了。很多店铺都关门了。为什么?原因肯定是不言自明的。既然是古镇,为什么又会是新修建的呢?我们遗失的其实就是文化,现在却想捡回来心中的梦想。谁不知道,梦想要成为现实不是用梦来圆的。

家乡也要建古城了,把原先三十年五十年八十年的房屋都拆除了。据说要建两千多年前的彭衙古城。也不知道我的观点对不对,我总觉得古镇不是建起来的。古镇应该是留下来的。就像人家袁家村能有今天,不是我们看到的繁华,而是一步一个脚印把一种文化留住,把一种文化精准的诠释。袁家村是用文化打造了自己的品牌,现如今又用这样的品牌去走市场。把一种简单的吃食变成了富有文化底蕴的精神感受。袁家村现如今已经不是一个村庄了,它就是一种文化,一种民族的精神文化。

当年的郭支书豪情满怀,后来的老郭雄心勃勃。再到今天的郭老不愿沉沦。其实这一切都是一种文化的脉络,都是有一种留给生命的体会。丢掉本来固有的文化说什么建设古城,这就好比我们吃着大肉说这也是忆苦思甜,因为大夫说了,现在不能多吃动物脂肪,吃多了会危及生命的。可是人是杂食动物,不能只吃素食,因为那样同样会泯灭了人性,会让人的本能失去大千世界需要的那种狼性的。

看袁家村一路走来,我心里在想,文化绝对不是夸夸其谈,文化更不是信口雌黄。袁家村能够走到今天,我想不是拆了重建,也不是用嘴去诉说曾经的往事。他们就是实干,就是用生命的真诚践行文化的精髓。用文化的生命力量来告诉世界,我们的明天是走出来的,尽管前方还没有路。我们的未来是从今天开始的,尽管我们还不知道明天会是什么。

朋友的油泼面吃完了,告诉我说还不尽兴,还想再吃点别的。我的醪糟也喝完了,我也想吃点什么。朋友看了一眼边上的粉汤羊血,对我说,咱们就一人来一碗这个吧。吃了出汗,酣畅淋漓……

我点点头。看着朋友去买,我的脑子里就在回旋着酣畅淋漓四个字,久久的不愿模糊……

作者:白水人大副主任  李军

责任编辑:边小磊


【作者: 】  【发表时间:2018/9/4】  【打印本页】  【关闭窗口
 
和谐陕西网 铜川慈善协会 渭南文物旅游网 环球网 中央人民广播电台 国际日报 中国检察网 中国法院网
人民日报 新华网 央视网 中国公安 中国文物信息网 太华索道 陕西 西部法制报


网站备案:陕ICP备14008634号-1       投稿信箱:2569427969@qq.com 

地址:中国·咸阳        电话:131-5212-8066       传真:029-33765110

您是第 位客人

版权声明:本网站所刊内容未经本网站及作者本人许可,不得下载、转载或建立镜像等,违者本网站将追究其法律责任。本网站所用文字图片均来自作者投稿和公共网站,凡图文未署名者均为原始状况,但作者发现后可告知认领,我们仍会及时署名或依照作者本人意愿处理,如未及时联系本站,本网站不承担任何责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