陕西最高颜值“花馍”盛会今日上演!花苫鼓、跑骡车...给你好看~
来源:陕西省旅游局
每年农历二月初二,在关中渭北平原上的一个小县城,一场关于“花馍”的盛会都会如期上演。
村民们敲锣打鼓跑骡车,用花苫鼓开道,上百件造型各异的花馍汇聚一堂,令人眼花缭乱......
这不仅是省级非遗和传统文化民俗,更是一年中只能在庙会上一睹的精彩,绝对不容错过!
大荔县阿寿村
二月二庙会赛花馍
时间:3月7日-8日(农历二月初一至初二)
地点:陕西省渭南市大荔县羌白镇阿寿村
“二月二”龙抬头,“中国面花之乡”陕西省大荔县阿寿村又迎来了一年一度的药王庙会。
据传,阿寿村曾是唐代名医药王孙思邈行医之地,后来人们为了纪念他,在这里建造了药王庙,每年农历二月初二庙会前一天都要举行面花祭祀巡游活动,现已传承了数百年。
庙会前夕,阿寿村四社八队就开始捏花馍,做出有关纪念药王孙思邈的供品面花,如药王庙门、迎门狮、旗杆、大殿、药王洞、九莲灯、蜗牛山、花桥等等。
而每个能加入到“捏馍方队”的女人们,都是千挑万选村里的“人梢梢”。
这些巧媳妇、能婆婆们在“总拿大妈”(捏馍的主帅)的分工下,揉面、做底、捏花、配色、烧锅......说笑斗嗔中,完成了一件又一件面花的艺术创作。
制作面花的过程中,她们不画图纸,全凭经验和记忆创作!如此精美的面花,无一不凝结着每一位制作者的智慧和勤劳。
赴一场“花馍”盛会,感受非遗
农历二月初一中午,阿寿村本地的、外村的男女老少聚集在街道两边等候巡游队伍到来,巡游遵照“东起西落”的老传统,按照“东、南、北、西”的顺序出发。
12点整,东社的队伍出发了。供品走在前面,四张桌,每张桌由四个妇女抬着,依次是秧歌队、锣鼓队、花轿队,四匹骡子并驾的锣鼓车是队伍的“尾巴”,一路敲敲打打,载歌载舞~
队伍绕村一周后到达药王庙,先给药王献上面花,然后再燃香拜祭,此时有人放响四只火铳,以炮声告诉其他社——东社抵达终点,“你方唱罢我登场”,南社队伍出发了……
各社锣鼓队盛装列队,男女老少齐上阵,抬上精品花馍敲锣打鼓送到药王庙内比赛参展,十里八村的群众前来观看,四面八方而来的媒体记者、摄影师争相采访、抢拍镜头,好不热闹~
绣一件花衣裳,打起花苫鼓
热闹的巡游活动中,除了花馍,最引人注目的要数四方四社穿着艳丽花苫的妇女们了。
她们肩披批领如同新娘,腰间悬鼓,鼓上蒙着五色刺绣摆裙,这就是“花苫”,是她们一针一针绣出来精美的“艺术品”。
她们打着鼓点,在各社门前汇集出发,浩浩荡荡,迎送花馍进药王庙,这就是花苫鼓。
求一朵拔顶花,祈福美好
村里的鞭炮声此起彼伏,不断有妇女领着孩子进庙上香,再到后面药王洞旁的采花室为孩子求一朵拔顶花。
采花室内的长杆上绑着麦草,插着红纸花,五元钱求个拔顶花是这里的习俗,老人们拔了顶花又把底下的花插到最顶端。这朵花寓意是:求财、求子、求平安、求升学、求健康等等。
这一天,还有人不断带着一对面花狮子来还愿,那是去年端走了面花狮子求子,今年如愿以偿了。
本次庙会持续两天时间,不大的阿寿村街道人山人海,各种小吃、饭食、农资产品琳琅满目,原汁原味的民俗风情让人流连忘返......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