力争3年完成改革试点任务,5年推广成功经验
陈浩光/文
江门是广东省农业大市、粤港澳大湾区重要的“米袋子”“菜篮子”,自然资源得天独厚、农业农村发展基础扎实。同时,江门还是全省乡村振兴综合改革试点城市,按照产业兴旺、生态宜居、乡风文明、治理有效、生活富裕总要求,坚持低碳、环保、绿色、循环发展理念,带着浓厚感情谋划推动乡村振兴,确保3年取得重大进展、5年见到显著成效、10年实现根本改变,以新担当新作为奋力打造全省乡村振兴示范模板。
开平充分发挥独特的资源优势,大力发展乡村振兴、全域旅游。李健群/摄
突出改革重点 突出典型示范高位推进
广东省委高度重视乡村振兴综合改革试点工作,2019年全省实施乡村振兴战略工作推进会上,省委书记李希强调,要深化城乡融合机制体制创新,围绕“扩面、提速、集成”做好改革试点工作,加快破解城乡二元结构。
广东省委深改委把江门列为全省乡村振兴综合改革试点单位,是全省4个整市开展试点工作的地级市之一。
记者在江门采访时了解到,去年以来,该市以前所未有的投入力度推进乡村振兴,乡村振兴综合改革试点工作取得了明显成效。
江门成立了市委实施乡村振兴战略领导小组,建立了市领导挂钩包干指导乡村振兴试点示范镇(街)工作机制,制定并由省委深改委印发了该市乡村振兴综合改革试点方案,提出了33项改革任务清单,“施工图”全面形成。
台山是全国商品粮生产基地、“中国优质丝苗米之乡”。李健群/摄
江门市直有关部门还出台了一系列乡村振兴综合改革配套政策措施,各市区找准突破口,农业农村改革发展步伐进一步加快……
江门市委书记林应武强调,江门乡村振兴综合改革试点工作,不能满足于一般要求,要把江门有特色的资源整合起来,争取创出低碳、环保、绿色、循环的江门特色。
示范带动破解制约江门市乡村振兴的体制机制问题
自江门成为全省乡村振兴综合改革试点市以来,江门市委、市政府高度重视,把这项改革列入全市重点改革任务,举全市之力推进工作,努力为全省探索“江门改革经验”。
随着新农村建设工作的推进,蓬江区棠下镇虎岭村的公共设施逐步改善,村容村貌焕然一新。李健群/摄
江门市委副书记、市长刘毅要求,要突出改革重点、突出典型示范、突出优先发展、突出组织领导,精准发力,以新担当新作为奋力打造全省乡村振兴示范模板。
目前,江门全市已创建了15个各具特色的市级乡村振兴试点示范镇(街),探索低碳、环保、绿色、循环的江门特色城乡融合发展新路径,各市(区)均在乡村振兴综合改革重点领域和关键环节取得新突破,解决了一些制约乡村振兴的体制机制问题。
探索走出江门特色新路径
蓬江区以棠下、杜阮为试点示范,加快推进城乡交通、医疗、教育、信息等基础设施一体化及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打造城乡融合发展先行区。
陈皮产业是新会区实施乡村振兴战略重要抓手。目前全区种植面积达10万亩,2018年新会陈皮全产业总产值66亿元。李健群/摄
高新区(江海区)以礼乐街道为试点示范,扎实推进“三治”(自治、法治、德治)融合、提升服务供给、加强文化传承、促进慈善发展四大专项计划行动,着力创建全国乡村社区治理实验区。
新会区以睦洲、三江为试点示范,加快推进水田垦造、拆旧复垦和农村家庭承包土地制度改革,睦洲镇“侨都锦田”土地综合整治项目成为省批复的首个也是目前唯一一个土地综合整治示范点。
鹤山市以沙坪、古劳、龙口为试点示范,全面铺开农村经营性资产股份合作制改革和乡村生活垃圾上门分类收集处理工作。
鹤山推进农业、乡村和旅游资源深度融合,创建了“梁赞咏春文化节”和“古劳水乡”等乡村旅游品牌。李健群/摄
恩平市以牛江、大槐为试点示范,加快推进产业扶贫、创业扶贫、就业扶贫和资产收益扶贫等“造血式”扶贫项目,初步构建扶贫工作长效机制。
台山市与港澳共建大湾区高质量农业合作发展平台,建好重点园区,加快省级农产品加工中心和鳗鱼现代产业园建设进度,尽快启动大湾区农产品流通中心建设;紧抓品牌培育,大力推动本地生蚝、冬瓜申报国家地理标志保护产品,培育更多“三品一标一名牌”产品,打造“一村一品、一镇一业”新格局。
开平市以坚持党建引领推动乡村振兴,以全域旅游发展带动乡村振兴发展等一系列做法,探索符合开平实际的乡村振兴发展新路径,打造具有侨乡特色的乡村振兴“开平模式”。
在乡村振兴综合改革的重点领域和关键环节,江门走出了一条具有低碳、环保、绿色、循环的城乡融合发展新路径。
江海区通过美丽乡村建设,带动了乡村旅游的发展。如今,礼乐龙舟赛已经成为乡村游特色项目。李健群/摄
改革成果农村土地确权经验在全省乃至全国推广
目前,江门已出台新型经营主体培育专项扶持政策,以培育新型农业经营主体作为乡村产业发展的重要突破口,以园区建设、“一村一品、一镇一业”为载体带动新型农业经营主体发展,累计培育发展四大新型农业经营主体5900家(户),带动农户35万户,新型经营主体培育扎实推进。
农村土地制度改革持续深化,农村土地确权形成“确权确份额”“两预两委托”等一批典型经验,在全省乃至全国推广;出台农房规划管理指导意见,在鹤山市试点开展宅基地使用权确权登记,全面推动城乡增减挂、拆旧复垦等工作,全市完成城乡增减挂项目4个、面积1045亩,完成拆旧复垦面积379亩,保障乡村振兴建设用地需求。
农村人居环境整治全域开展,该市99.1%的村庄基本完成“三清三拆三整治”环境基础整治,农村生活污水处理率、农村生活垃圾有效处理率、农村生活垃圾分类减量率分别达30%、99%和50%,连线创建14条彰显侨乡特色的美丽乡村精品线路。
蓬江区擦亮杜阮凉瓜特色品牌,建成集生态、健康、休闲、旅游于一体的文旅特色片区。李健群/摄
探索推进城乡低收入人口长效帮扶机制,创新将低保户、特困供养户、扶贫户和低收入家庭归并为低收入人口,研究探索解决边缘贫困群体的帮扶问题、贫困户的返贫问题以及统筹城乡扶贫的深度融合问题,在恩平市先行开展低收入人口认定和政策帮扶工作。
基层党建和乡村治理体系不断创新,实施党建促乡村振兴等基层党建“十大专项行动”,该市选派240多名优秀年轻干部到农村担任第一书记,完成全市1316个村(社区)党群服务中心升级改造,构建基层党建“十分钟服务圈”;出台《关于加强农村精神文明建设的工作意见》等政策文件,全市文明村镇创建达标率为68%,已成立村民理事会或农村联谊会5549个,在乡村治理中发挥积极作用。
当前,江门正在对标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和“三年完成改革试点任务、五年复制推广改革试点成功经验”的目标任务,紧扣“2019年乡村振兴综合改革取得阶段性成果”的工作要求,抓重点、找差距、推创新、补短板、强优势,扎实推进综合改革试点各项任务落地落实,奋力打造全省乡村振兴示范模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