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光临《丝路情韵》网, 网址:www.siluqingyun.com; www.siluqingyun.cn  投稿信箱:2569427969@qq.com
  设为首页 | 加入收藏 
网站首页    丝路要闻    魅力西部    国外风情    丝路在线    丝路头条   多彩渭南    法制之窗    反腐打黑    丝路论坛    军事瞭望    公益慈善    秦声秦韵    东盟在线
光影华山    今日华山    人文华山    山水华阴     驴友在线    文化在线    红树林影视   财富人生    企业家风彩    景点推介    旅游世界    军旅在线    杏林风景    农业科技
西部公安    西部检察    西部法院    资源与环保   历史名胜    历史典故    传奇故事    历史名人    艺术精品    社会万象    旅游文化    传统工艺    奇石根雕   民间艺术
华阴政法      摄影家      风光摄影      人物摄影     书画长廊    名人书画      综艺在线      小说       散文       诗歌       剧本      杂文随笔      纪实文学    生活百科
 
   □ 丝路在线
· 关系中华民族永续发展的根 ..
· 新华视点丨努力完成全年经 ..
· 新华网视评|坚决打击汛情 ..
· 习近平给田华等8位电影艺 ..
· 全球瞭望丨阿曼媒体:美军 ..
· 人民观察 | 三个关键词 ..
· 金秋时节处处好“丰”景 ..
· 陕西渭南一公交女司机暴雨 ..
· 网信部门公开曝光第四批涉 ..
· 第四届消博会丨创新消费融 ..
丝路在线
 
您当前的位置:首页 >>丝路在线
大埔:小茶叶汇成致富大产业

       大埔:小茶叶汇成致富大产业

 
 

茶叶是大埔县重要的传统优势产业,是大埔农民增收致富的一大支柱产业。大埔县坚持把茶叶产业发展作为农业经济发展的重要组成部分,着力改善基础设施建设,促进一二三产融合发展。现如今,一片片小茶叶在农民增收致富中扮演着更有分量的角色,“中国名茶之乡”的名号也愈加响亮。

来到枫朗镇上山下村一户茶农家中,清新的茶香扑鼻而来,几个茶农正熟练地运用杀青机、揉撚机、烘焙机等制茶机器,按照制茶工序将刚采摘下来的春茶制作成品进行销售。茶农罗裕松告诉记者,自己一家人共同经营着这个茶业作坊,全家人一起种茶、制茶、卖茶,单丛、乌叶、鸭屎香、黄枝香、奇兰等茶叶都有,每年都有不错的收入,去年大概有十四、五万。

大埔县委书记朱汉东、县长熊锋松等县领导到茶场调研。

记者瞭解到,上山下村几乎家家户户都是茶农,小茶叶托起了他们的致富梦。而这个村庄只是该县茶产业发展的一个缩影。2019年,大埔茶叶种植面积10.8万亩,产值8.5亿元。13家具备加工能力经营主体,通过“合作组织+农户”模式,以订单农业、安排就业、入股合作等方式,带动500多户贫困群众增收脱贫。此外,17家龙头企业充分发挥辐射带动作用,积极推广“公司+基地+农户”发展模式,带动全县5000多户农民群众奔康致富。

枫朗镇镇长罗长江称,该镇通过改品种、教技术等方式方法,重点培育壮大龙头企业、大力发展茶产业联合体,以此推动茶旅产业融合发展。广东凯达茶业股份有限公司董事长赖法卫则表示,该公司组织农民培训,从种植到加工到制作,统一技术,随后统一收购茶青来制作,统一品牌去销售,便于走向市场,走向世界。

据瞭解,2019年,大埔县认真贯彻落实省委、省政府推进现代农业产业园建设的决策部署,以及市委、市政府打造梅州“嘉应茶”区域品牌的要求,进一步提升茶产业品种、品质、品牌,规划建设大埔县茶叶现代农业产业园,成功上榜省级现代农业产业园。去年5月,大埔县充分整合资源,筹措2亿元资金投资建设茶叶现代农业产业园,并以“一核一轴两翼多园区”空间布局,把西岩万亩茶文化产业园打造成为三产融合示范区及红色党建引领绿色发展示范带,以点带面,加快推进茶叶现代农业产业园建设。目前,茶叶现代农业产业园茶叶种植面积7.31万亩,占全县茶叶种植面积的67.7%,年产量4933吨,年产值4.86亿元。

西岩万亩茶文化产业园:茶园变公园 村民游客笑开颜

图为凯达崠顶湖茶场

近年来,大埔县以“一核一轴两翼多园区”空间布局,把西岩万亩茶文化产业园打造成为三产融合示范 区及红色党建引领绿色发展示范带,以点带面,加快推进茶叶产业融合发展。

沿着崭新的柏油路来到枫朗镇岗头茶叶村,茶香与茶文化交织相融,图文并茂、生动形象的制茶工序介绍画在墙上挂着,别有一番茶文化的味道。沿坡而上,一路都是茶叶加工坊、茶叶商店及喝茶休閒屋。从茶在草木间的大自然之美,到采茶制茶的劳动、淳朴乡民之美;从茶名茶味茶香茶器茶艺茶道之美,到茶人茶友茶聚茶事人文之美,村民和游客们用一杯茶的温度感受世界长寿乡大埔之美。

以茶为媒,大力发展茶具、茶点、茶文化旅游产业,把茶园变公园、农副产品变旅游商品,西岩万亩茶文化产业园的建设成为大埔县经济发展新增长点和农民群众增收新亮点。

广东凯达茶业股份有限公司董事长赖法卫告诉记者,农民自己养有鸡、鸭、鱼、青菜、番薯等,这些都可以变钱。比如焖咸菜饭、做鸡煲给游客吃。他说:“以前,茶叶做出来要拿到外面去卖,或者等我们收购,现在我们去收购不一定能收到,有些已经被游客买了。”

西岩万亩茶文化产业园项目规划范围南起凯达茶场,北至大埔角村,西达大王坑村以西山区,东抵隔背村以东群山地区,面积约35000亩。该产业园立足项目区的主导农业生态茶产业,融合红色旅游、客家文化,多元发展,助推产业兴旺、乡村振兴。

据枫朗镇镇长罗长江介绍,目前,西岩万亩茶文化产业园项目近期规划已完成茶文化体验村、观景台、文化走廊、停车坪、旅游公厕等基础设施,隔背—大王坑—崠顶湖—北坪旅游产业路硬底化工程接近完工;全自动生产车间、七彩晒青场、产品展销中心等专案建设有序推进。他说,根据规划,将以红色村为核心,大埔角村至上山下村为发展主轴,以西岩茶乡、将军輋以及大王坑村为两翼,串起岗头、南坪、崠顶湖等多个特色园区的红绿文化旅游线路。

陈衡礼再捐25.08万元防疫物资助力家乡疫情防控

3月25日,大埔县在县疾控中心举行捐赠仪式。全国自强模范、梅州市政协委员、大埔县人大常委会委员陈衡礼再次向大埔捐赠一批价值约25.08万元的防疫物资,支援家乡抗击疫情。

陈衡礼及大埔县政府县长熊锋松、县人大常委会主任黄建庭、副县长饶凌云、县政协副主席杨竹玲等出席捐赠仪式。

捐赠仪式上,大埔县教育局主要负责人接受陈衡礼先生的捐赠;熊锋松代表大埔县人民政府向陈衡礼授牌匾。陈衡礼表示,将继续关注家乡各项疫情防控工作,同时发动身边的朋友一起行动,彙聚更多正能量,在家乡有需要之时,定将义不容辞、全力以赴,支持家乡安全度过疫情难关。

黄建庭代表县委、县人大常委会、县政府和57万家乡父老对陈衡礼的仁风义举表示最衷心的感谢并致以最崇高的敬意。他表示,陈衡礼心系家乡,疫情暴发以来两度捐赠防疫物资支援家乡,为大埔疫情防控和复工复产复学准备工作作出了积极贡献,用实际行动诠释了一名爱国爱乡企业家的责任担当和家国情怀。

据悉,年初疫情肆虐,在大埔抗击新冠肺炎疫情的关键时刻,陈衡礼一直密切关注着家乡的疫情防控。在疫情最严重的时期,在工厂还没完全复工的特殊时期,陈衡礼克服种种困难赶制了第一批物资(50箱免洗净手消毒凝露),于2月24日发回家乡捐赠给家乡人民,助力防疫工作,3月25日再次捐赠总价值约25.08万元的310箱免洗净手消毒凝露帮助家乡恢复生活生产和复工复学。

海外侨胞捐赠物资全力支持家乡战“疫”

3月16日,大埔县在县疾控中心举行海外侨胞“抗疫”物资捐赠仪式。这次共收到泰国大埔会馆捐赠的口罩2000个,阿根廷粤商会捐赠的口罩11700个、防护帽2000个、防护手套2000副、防护裤44件。

新冠肺炎疫情发生以来,家乡的疫情发展时刻牵动着海内外侨胞的心。在这关键时刻,广大侨胞迅速行动,伸出援手,尽心尽力筹集抗疫物资,全力支援家乡疫情防治工作。

漳北村将设省级蜜柚种植示范区

日前,在广东省市场监管局帮扶工作队的指导下,大埔县漳北昌华种养农民专业合作社申报的广东省蜜柚种植标准化示范区立项获批。

据悉,蜜柚种植产业是漳北村的主导产业。要确保蜜柚产业优质、规模、持续地发展,就必须有一套完整的技术标准来规范栽培技术以及品质控制,同时还要按标准来进行科学管理,才能保证蜜柚产量和品质的稳步提高,实现增产增效,切实解决柚果销售中的品质问题,促使梅州市乃至广东省蜜柚产业的不断发展壮大。而广东省农业标准化示范区正是为解决这些问题而设计的省级专案。

通过广东省蜜柚种植标准化示范区建设,带动帮扶村主导产业的发展,决战脱贫攻坚。主要做法是,以蜜柚种植科学技术和实践经验为基础,运用简化、统一、协调、选优原理,把科研种植技术及先进的农科技术转化为标准,在农业生产和管理中加以实施应用,实现从农田环境、投入品、生产过程、产品、加工、供餐的全程序控制,从技术和管理两个层面提高农业产业的素质和水准,加快传统蜜柚产业向现代农业的转变,逐步形成“合作社+农户+工厂+餐桌”的创新扶贫模式,带动农民脱贫致富,实现经济效益、社会效益、生态效益有机统一。

万朵风铃挂枝头 一片金黄如秋景

阳春三月,鲜花盛开,大埔县百侯镇侯南村的黄花风铃木成片怒放,黄花漫天,宛如秋景(如图,吴腾江摄)。

黄花风铃高挂枝头、花团锦簇,其色艳似金、黄如金甲,置身林间,仿佛在油画裡一般,让人赏心悦目。连日来,侯南村的这一美景吸引了不少游客慕名前来观赏。伴随着鸟语花香,微风拂来,轻盈的花枝在风中摇曳,一串串风铃也随风“起舞”,游客们或优哉游览、或静心观赏、或拍照定格……怡然自得间,感受着春天的气息。

黄花风铃木先开花后长叶,由于花色金黄、花冠形似风铃,故称之为“黄花风铃”。侯南村种植的黄花风铃木林占地面积有30多亩,花期持续时间约10天。每年春天花开时节,这裡的黄花风铃便开得一派灿烂,近几年来每年都会吸引大量本地及周边地区的游客前来游览观赏,侯南村也逐渐成为大埔县一处春季赏花“打卡点”。(刘润涛 罗庆丰)

大埔县工农革命政府公安局旧址列入市文物保护单位

日前,第七批梅州市文物保护单位名单公布,大埔县工农革命政府公安局旧址上榜。

大埔县工农革命政府公安局旧址是近现代重要史迹和建筑物。据考证,1927年9月16日,南昌起义部队挥师南下进入大埔县,成立大埔县人民革命政府。18日下午,南昌起义军进驻大埔县城茶阳。19日,起义军领导人朱德、李立三、彭湃等人出席欢迎南昌起义军大会并作讲话。会上,中共前委将大埔县人民革命政府改为大埔县工农革命政府,其中委任李卓寰为公安局局长,并赠送步枪150支。大埔农民自卫军独立第一团第一连为公安局主要力量,戎守县城,担负警卫任务、维持社会治安等工作。由此,中共领导的人民公安机关——大埔县工农革命政府公安局诞生了。

去年以来,梅州市公安局成立课题组,通过深入挖掘考证大埔县工农革命政府公安局的史实,并与市党史办联合主办历史定位研讨会,邀请公安部、全国公安文联、省公安厅相关负责同志以及中国军事博物馆、军事科学院、国防大学、中央党史研究室、省方志办、省文物局等单位的40多位专家学者,从不同角度阐述和讨论了大埔县工农革命政府公安局的背景、经过及其政治影响、现实意义,进一步明确了大埔县工农革命政府公安局的历史定位。中共党史研究人员陈弘君说:“根据现有的党史、军史、警史文献史料考证,大埔县工农革命政府是中国早期的红色政权,该公安局是中国红色政权首个公安局。”目前,大埔县工农革命政府公安局旧址还被有关部门确认为“广东省红色革命遗址”“大埔县红色革命遗址”,被命名为“梅州公安民警革命传统教育基地”“大埔县爱国主义教育基地”。(黄钰然 李盛华)

【作者: 】  【发表时间:2020/3/28】  【打印本页】  【关闭窗口
 
和谐陕西网 铜川慈善协会 渭南文物旅游网 环球网 中央人民广播电台 国际日报 中国检察网 中国法院网
人民日报 新华网 央视网 中国公安 中国文物信息网 太华索道 陕西 西部法制报


网站备案:陕ICP备14008634号-1       投稿信箱:2569427969@qq.com 

地址:中国·咸阳        电话:131-5212-8066       传真:029-33765110

您是第 位客人

版权声明:本网站所刊内容未经本网站及作者本人许可,不得下载、转载或建立镜像等,违者本网站将追究其法律责任。本网站所用文字图片均来自作者投稿和公共网站,凡图文未署名者均为原始状况,但作者发现后可告知认领,我们仍会及时署名或依照作者本人意愿处理,如未及时联系本站,本网站不承担任何责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