滔滔东海,洪波涌起。
抟扶摇而上,跃于舟山群岛新区上空,向北远眺,鼠浪湖40万吨级码头深水港巨轮穿梭;移目望西,鱼山岛国际绿色石化基地上万人奋战。
脚下的这片热土,正是中国唯一一个由陆域和海洋锚地组成的自由贸易试验区——中国(浙江)自由贸易试验区。
2017年4月1日,浙江自贸试验区正式挂牌。自此,这片土地肩负起“为国家试制度、为开放搭平台,为地方谋发展”的使命,重点推进以油气全产业链为核心的大宗商品投资便利化贸易自由化,向着建设成为中国东部地区重要海上开放门户示范区、国际大宗商品贸易自由化先导区和具有国际影响力的资源配置基地,大胆试、大胆闯、自主改。
三年倏忽而过,这块119.95平方公里的“试验田”,已是硕果累累。油气全产业链,正在拔节成长;率先实施的制度创新,正步入常态化运作;“特色版”的营商环境,正有力招引资本流入……自贸试验区改革开放带来的经济、社会等综合效应,开始逐步显现。
“无中生油” 油气全产业链基本成型
“不产一滴油”的浙江自贸试验区,经过三年的成长,已在中国能源版图上占有日益重要的位置。
2019年统计数据显示,保税船用燃料油供应量达到410.3万吨,约占全国40%;结算量624.6万吨,占全国50%以上;舟山跃升为全国第一、全球第八大加油港。
这亮眼成绩的背后,是浙江自贸试验区全力打造的油气全产业链“一中心三基地一示范区”,即:以原油、成品油、燃料油现货交易为重点的国际油气交易中心;以保税船用燃料油供应为切入点的国际海事服务基地,以石油商业储备为重点的国际油品气储运基地和以环杭州湾石化产业集群为引领的国际绿色石化基地,以及以大宗商品跨境贸易结算为核心的人民币国际化示范区。
2019年10月22日,“浙江国际油气交易中心”正式揭牌,并积极与上海期货交易所等优质战略投资者进行股份合作洽谈。目前,该中心与上海期货交易所共同签订《共建长三角期现一体化油气交易市场战略合作协议》,6个油库成为上期所原油和燃料油期货指定交割库,并成功开展了全国首单燃料油期货交割业务。此外,“浙油中心报价专区”在上期标准仓单交易平台上线,全球知名能源报价机构阿格斯和普氏能源先后发布舟山保税船用燃料油价格指数和估价,初步形成保税船用燃料油“舟山价格”。
而在舟山离岛片区,浙江自贸试验区国际油气储运基地储备能力实现“一亿吨”的雄心,正在稳步实现。2月22日,装载3.7万吨汽油的“长航希望”号油轮稳稳靠泊在浙石油黄泽山油品储运中转基地3号泊位,开始进行卸油工作。自2月5日该基地成功完成首次试靠泊以来,已连续有多艘油轮前来靠泊卸油,半月累计卸油量超过10万吨。目前,黄泽山储运项目一期等7个油气重点项目已经建成,在建油气重点项目9个。
清洁能源发展齐头并进。首个由国家能源局核准、民营企业投资、建设和管理的1000万吨级LNG项目——新奥LNG接收站项目一期顺利建成,已成为浙江省天然气“县县通”重要气源和应急保供的重要保障。此外,计划在六横岛建设的1200万吨浙能LNG接收站项目和1500万吨中石化LNG接收站项目正加快前期推进,建成后将为浙江、江西以及长江经济带沿线城市和企业提供天然气能源保障。
把目光放到舟山鱼山岛,曾经荒芜的海岛,如今已拔地崛起一座新型绿色石化城。在这里,民营企业主导的全球规模最大单体工业投资项目——浙石化4000万吨/年炼化一体化项目,一期已全面安全稳定投产,累计完成投资1250亿元,加工原油778万吨,产值257亿元,实现了“十年任务四年完成”的建设目标。目前,项目二期已全面开工。
国际海事服务基地同样成效显著。在全力建设国际保税船用燃料油供应中心的同时,锚地外轮物资供应、“一船多能”等综合海事服务业务纷纷上线。此外,该基地还引进力鸿仕宝等3家全球前四检测机构,设立自贸试验区仲裁中心、海事商事纠纷调解中心,船舶管理、油品检测、航运科技等160余家产业链企业迅速集聚,拓展了海事服务生态链。
大宗商品跨境贸易人民币国际化示范区影响不断扩大。浙江自贸试验区跨境人民币业务结算量三年累计突破1700亿元人民币,仅次于杭州、宁波,去年达到960亿元;而2017年自贸试验区成立伊始当年跨境人民币结算量仅为33亿元。在全省结算量中的占比从0.9%提高至近11.4%,在同期舟山市跨境收支中使用人民币结算的占比从6%提高至55%。
“闯”字当头 “全国首创”制度突破52项
冬日午后,一艘马绍尔群岛籍5.7万载重吨级散货船缓缓驶至舟山港,并在虾峙门南锚地锚泊接受海事服务。当天18时10分,这艘散货船顺利完成伙食补给、物料补给、燃料油供应等事项。而此时,距离船舶锚泊仅仅4.5个小时。
快速与便利是企业最直观的感受。“在外锚地接受综合海事服务,是客户最便利、最低成本的选择。”为该船提供代理服务的舟山海僡一舟船务代理有限公司总经理陈凯介绍。与港内锚地相比,港外锚地除了可以一站式提供燃料油供应、伙食补给、物料补给、船员轮换、船舶检验、船管公司交接等综合性海事服务外,还免除了引航、吨税等费用,能够有效节约时间和成本。
目前,舟山是国内唯一可以审批国际航行船舶保税油经营资质的城市。根据海关总署统计数据,舟山口岸开展国际航行船舶保税船用燃料油供应的通关时间已经压缩至6小时,比新加坡快2小时。
这样的服务效率,正是得益于浙江自贸试验区成立以来致力攻坚的核心任务——制度创新。
浙江自贸试验区成立以来,坚持走首创性、差别化改革探索之路,特别在推进以油气全产业链为核心的大宗商品投资便利化、贸易自由化方面进行了大胆探索实践,出台了 “一船多地多供”“跨关区直供”“港外锚地供油”“先供后报”“油库功能整合”和“混兑调和加工”等一系列创新举措,使得舟山成为我国保税船用燃料油市场最开放、监管最高效、价格最具竞争力的地区。其中,不同税号保税船用燃料油混兑政策有效拉近舟山与新加坡等国际著名加油港的油品价格,提升国际竞争力,将舟山从单纯的油品仓储基地升级为油品储运、调和加工基地,对浙江自贸试验区建设国际海事服务基地具有重大意义。
一系列改革,不仅给企业带来便利和实惠,更带来难能可贵的创新经验。而且,这些经验也已开枝散叶,逐渐被复制被推广至全国。
就在去年12月23日,海关总署发布公告,决定将浙江自贸试验区试点的“进境保税油检验监管制度”复制推广到全国,自2019年12月31日起施行。
以往,企业申报进境的保税油在油轮进境后,需要等待监管部门出具检验结果,才能正式报关,通常需要两周左右;改革后,油轮进境后直接放行,每批次油品正式报关时间可以缩短7天左右。
杭州海关测算,实行这项改革后,每年能为舟山油料企业节省1000小时、近300万美元滞期费和其他通关成本。同时,该模式有力地提升了港口运营效率,拉升企业收益。自该模式在舟山实施以来,节省的通关时间可供40余艘大型油轮靠港作业,港口效率提升20%。
据统计,浙江自贸试验区累计形成特色制度创新成果和实践案例116项,其中全国首创52项,被全国复制推广27项,位居第三批自贸试验区前列。
“筑巢引凤” 实招打造“高阶”营商环境
自贸试验区建设者们深谙,高水平的营商环境对于吸引优质资本,如源头活水。因此,为打造最优营商环境,浙江自贸试验区亮出的“招”都实实在在。
走进自贸试验区的综合服务大厅,可以看到,几十个窗口有序分布在上下两层。其中一层的受理区主要是商事登记、商贸登记等相关业务,二层的受理区主要是口岸部门的四类窗口——海关、边检、海事和公安。
在这里,企业开办是受理量最多的业务之一。“按以前流程,企业开办需要经过工商登记、公章刻制、银行开户、领取发票等流程,涉及到市场监管、公安、银行、税务等多个部门单位,需要申办人到各部门去依次办理。”舟山市市场监督管理局行政许可服务处处长黄功杰介绍,整个流程下来一般需要一周时间,而且每个地方都要等,每个窗口都要提交类似材料。但现在,企业开办“一门进出、一窗受理、一套材料、一次采集、一网通办”,已实现常态化4小时办结。
不仅如此,在企业投资领域,浙江自贸试验区创新“互联网+政务”服务,全面优化投资项目审批,建立国内首个工程建设项目全流程全覆盖审批管理系统,审批时间从200多个工作日缩减至42个工作日。同时,舟山还在全省率先推进“竣工测验合一”改革试点,通过“一网受理、数据共享、网上联办”,验收时间从至少90天缩减至17个工作日,实现了从“跑断腿”到“零跑腿”的根本性变化。
通关效率国际领先的数字口岸,也让浙江自贸试验区营商口碑大好。去年,一艘由建辰公司代理,名为“恩基6”的塞拉利昂籍杂货船进入舟山马峙锚地。船长严培海根据2017年10月停泊舟山的经验准备了一大叠证书。然而,这一大叠证书并未派上用场。他不由得感慨:“从没体验过这么快捷的进港手续,确实方便多了。”
作为国际贸易“单一窗口”标准版运输工具(船舶)申报功能试点,舟山实现了国际航行船舶进出境“一单多报”和船舶无纸化通关,申报数据从1113项压缩至338项,70多种150多页纸质单证被全面取消。业务办理时间从16小时缩短至2小时,企业从来回跑变成最多跑一次,口岸通关窗口审批压力也得到明显缓解。
更快更优,营商环境不断“进阶”。2019年8月底,“1分28秒”这个数字刷新了“自贸试验区速度”。
一票由舟山中外运报关有限公司申报进口的冻鲣鱼,从企业准备申报到准予提货,整个流程仅用1分28秒,原先则需要4小时。自此,全国首票进口货物“两步申报”改革试点业务在浙江自贸试验区成功落地。
“两步申报”是海关系统主动适应国际贸易特点和安全便利需要,所采取的一项重要通关改革措施。按照以往模式,企业在进口货物申报环节需要一次性提交105项信息,待所有信息通过海关验证后才能放行提离。而在“两步申报”模式下,企业登录国际贸易“单一窗口”界面,最少仅需输入9项信息就可以完成第一步“概要申报”并提离货物,在申报进境起14日内完成第二步“完整申报”,补充提交满足税收征管、海关统计等所需要的相关信息和单证,按规定完成税款缴纳等流程。
春江水暖鸭先知。一流的营商环境让企业们将目光纷纷投向浙江自贸试验区。中石化中海批复设立全资子公司,中石油燃料油入驻开展内外贸业务开花结果,维多、托克、嘉能可、BP、道达尔等国际能源巨头贸易合作风生水起。截至目前,浙江自贸试验区累计集聚油品气企业6000余家,是挂牌前的9.2倍,是中国油气企业最集聚的地区。
一年春又来。
这片蓝色土地已经整装待发,准备述说新的自贸试验区故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