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光临《丝路情韵》网, 网址:www.siluqingyun.com; www.siluqingyun.cn  投稿信箱:2569427969@qq.com
  设为首页 | 加入收藏 
网站首页    丝路要闻    魅力西部    国外风情    丝路在线    丝路头条   多彩渭南    法制之窗    反腐打黑    丝路论坛    军事瞭望    公益慈善    秦声秦韵    东盟在线
光影华山    今日华山    人文华山    山水华阴     驴友在线    文化在线    红树林影视   财富人生    企业家风彩    景点推介    旅游世界    军旅在线    杏林风景    农业科技
西部公安    西部检察    西部法院    资源与环保   历史名胜    历史典故    传奇故事    历史名人    艺术精品    社会万象    旅游文化    传统工艺    奇石根雕   民间艺术
华阴政法      摄影家      风光摄影      人物摄影     书画长廊    名人书画      综艺在线      小说       散文       诗歌       剧本      杂文随笔      纪实文学    生活百科
 
   □ 丝路在线
· 关系中华民族永续发展的根 ..
· 新华视点丨努力完成全年经 ..
· 新华网视评|坚决打击汛情 ..
· 习近平给田华等8位电影艺 ..
· 全球瞭望丨阿曼媒体:美军 ..
· 人民观察 | 三个关键词 ..
· 金秋时节处处好“丰”景 ..
· 陕西渭南一公交女司机暴雨 ..
· 网信部门公开曝光第四批涉 ..
· 第四届消博会丨创新消费融 ..
丝路在线
 
您当前的位置:首页 >>丝路在线
鉴往知来丨从习近平总书记引用的朱子名言“国以民为本”说起
鉴往知来丨从习近平总书记引用的朱子名言“国以民为本”说起
2021-03-23 00:47:48 来源: 新华网

  22日,正在福建考察调研的习近平总书记来到朱熹园,了解传统文化传承等情况。

  新华社记者 鞠鹏 摄

  “国以民为本,社稷亦为民而立。”2018年6月,在十九届中央政治局第六次集体学习时的讲话中,习近平总书记引用的这句古语,就出自朱熹的《四书集注》。

  这是朱熹针对孟子提出的“民为贵,社稷次之,君为轻”思想主张作出的阐释,意思是说“国家以人民为根本,也是为人民而设立”。

  借用这句古语,习近平总书记强调,加强党的政治建设,要紧扣民心这个最大的政治,把赢得民心民意、汇集民智民力作为重要着力点。

  朱熹集孔孟以来儒学之大成,特别是对我国古代的民本思想作出了阐释和发扬,提出了“国以民为本”“平易近民,为政之本”等民本思想和“取信于民”“富民为本”的具体主张。

  2019年10月18日,小学生在福建省建瓯市举行的朱子祭祀大典上诵读《朱子家训》。新华社记者 张国俊 摄

  思想家之外,朱熹也是一位教育家。淳熙十年(1183年),朱熹来到隐屏峰下、九曲溪畔,带领一众弟子荷锄挑担、垒石砌瓦,建起了朱熹园的前身——武夷精舍。

  随后的多年时间里,朱熹在此地著书立说、倡道讲学,四方学子慕名而来,朱子理学于此传播开来,成为中国文化史上卓有影响的学派之一。

  元至正二十五年(1365年),武夷精舍毁于战乱。如今的建筑为2000年按清代董天工“武夷精舍图”以仿宋古建筑风格在原址重建,占地1407平方米,建筑面积879平方米,包含了序厅、朱熹生平展厅、讲堂和遗址区等多个区域。

  新华社记者 燕雁 摄

  1999年,朱熹园所在的武夷山被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列入世界文化与自然双重遗产,其“文化”部分与朱子理学有着密不可分的关系。国学大师钱穆评价:“在中国历史上,前古有孔子,近古有朱子。此两人,皆在中国学术思想史及中国文化史上发出莫大声光。”

  穿越千年,作为中国传统哲学社会科学体系的一部分,以朱熹为代表的诸多思想大家留下了浩如烟海的文化遗产,为我们认识世界、改造世界提供了宝贵的精神之钥。

  2016年5月17日,习近平主持召开哲学社会科学工作座谈会并发表重要讲话。新华社记者 丁林 摄

  2016年5月,习近平总书记在哲学社会科学工作座谈会上指出,中国古代大量鸿篇巨制中包含着丰富的哲学社会科学内容、治国理政智慧,为古人认识世界、改造世界提供了重要依据,也为中华文明提供了重要内容,为人类文明作出了重大贡献。

  民心是最大的政治。进入新时代,中国共产党人从传统的民本思想汲取智慧,将其付诸实践。习近平总书记曾深刻指出,人民群众对我们拥护不拥护、支持不支持、满意不满意,不仅要看我们是怎么说的,更要看我们是怎么做的。

  身体力行,方显为民本色。党的十八大以来,习近平总书记走遍了14个集中连片特困地区,考察调研了20多个贫困村,用实际行动践行着“我将无我,不负人民”的使命情怀。

  从山东曲阜的孔子研究院,到湖南长沙的岳麓书院,再到今天的朱熹园……对于优秀中华传统文化的传承和发扬,总书记念兹在兹。

  “文化是一个国家、一个民族的灵魂。文化兴国运兴,文化强民族强。”近千年前,武夷精舍内的琅琅书声成就了一个时代的文化大观;千百年后,我们在祖国各地的胜景中追思先贤、丰富思想。

  从质朴的为民情怀到深沉的文化传承,优秀中华传统文化的滋养,必将转化为我们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磅礴力量。

 

【作者: 】  【发表时间:2021/3/23】  【打印本页】  【关闭窗口
 
和谐陕西网 铜川慈善协会 渭南文物旅游网 环球网 中央人民广播电台 国际日报 中国检察网 中国法院网
人民日报 新华网 央视网 中国公安 中国文物信息网 太华索道 陕西 西部法制报


网站备案:陕ICP备14008634号-1       投稿信箱:2569427969@qq.com 

地址:中国·咸阳        电话:131-5212-8066       传真:029-33765110

您是第 位客人

版权声明:本网站所刊内容未经本网站及作者本人许可,不得下载、转载或建立镜像等,违者本网站将追究其法律责任。本网站所用文字图片均来自作者投稿和公共网站,凡图文未署名者均为原始状况,但作者发现后可告知认领,我们仍会及时署名或依照作者本人意愿处理,如未及时联系本站,本网站不承担任何责任。